遼寧計劃為15萬臺重貨免費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
日前,遼寧省公路橋梁通行安全智能監管執法系統應用項目公開招標。該項目的政策依據是:2022年2月9日《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遼寧省公安廳、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大連監管局關于印發<遼寧省公路橋梁通行安全智能監管執法系統建設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遼交行審發[2022]11號)明確提出:“力爭2022年底前,全面建成以非現場執法系統、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和前端駕駛應用為載體,集國省干線道路設施數字化監測、重點營運車輛動態閉環監管、安全應急處置及數據信息安全管理于一體的全省公路橋梁通行安全智能監管執法系統,全面提升對公路橋梁、運輸車輛和駕駛人員的智能感知能力,打造“人、車、路”三位一體的監管執法系統完全體,形成全國領先、可復制、可推廣的“遼寧方案”。”
也就是說,該項目也有保險因素在內,但IOV114沒找到該文件,并不清楚保險方是如何參與,但從招投標文件來看,應該是保險方購買數據的形式來付費。
01
項目建設內容
項目建設及運營服務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安裝重型貨車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安裝公路橋梁通行安全非現場執法站點、開發駕駛員移動端軟件系統、開發省公路橋梁非現場執法平臺、提供常態化運營監測及運維保障服務五大項工作內容。
1
安裝重型貨車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在全省12噸及以上營運類普通貨運車輛(不低于15萬輛)上,免費安裝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2
安裝公路橋梁通行安全非現場執法站點
在全省公路橋梁通行重要節點,安裝符合《遼寧省公路橋梁通行安全智能監管執法系統技術要求》的非現場執法站點(不低于150個)。
3
開發駕駛員移動端軟件系統
4
開發省公路橋梁非現場執法平臺
開發全省公路橋梁非現場執法平臺,具體工作內容包括:
政府監管端:面向省交通運輸廳以及14個地級市相關主管部門提供服務端口,實現基礎信息管理、設備管理(含算法配置)、車輛運輸狀態監測、指揮大屏顯示、安全風險、違法行為預警提醒(含AI二次識別),面向運輸企業違法工單進行督辦督察管理,開展常態化安全監管執法,績效考核評估以及數據分析等。
企業服務端:面向全省所有重型貨車運輸企業提供服務端口,實現所屬車輛運行狀態監測、安全風險提醒,違法隱患行為整改反饋以及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等。
數據對接:全量接入重型貨車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數據以及全省公路橋梁通行安全非現場執法站點數據;實現與省平臺相關業務數據的對接與共享。
AI算法及地圖服務:對重型貨運車輛車載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采集數據、非現場執法點位采集數據以及重型貨運行業相關基礎業務數據進行統一治理、清洗、存儲與共享管理,通過搭建各類違法違規數據管理平臺、AI算法中臺及地圖服務平臺能力,提升安全風險、違法行為數據二次識別研判和業務服務效能。
5
提供常態化運營監測及運維保障服務
提供重型貨車新型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的安裝、拆卸、咨詢客服以及為期5年運維保障服務;提供非現場執法站點設備為期5年運維保障服務。建立統一實體運行指揮中心,包括指揮大屏、場地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依托遼寧省公路橋梁非現場執法平臺,為遼寧省交通運輸廳及14個地市交通主管部門提供車輛24小時安全運行監測服務,對企業、駕駛員進行實時預警與提醒。為政府部門提供行業運行監測及安全數據分析報告,協助政府部門優化執法管理工作。
其他服務:為合作企業提供多樣性、針對性數據服務。
02
項目運作方式
該項目采用“政企合作,共投共享”模式運作。“共投”:即政府制定管理政策并投入行政資源;社會投資人投入資金,負責軟硬件建設并提供運營服務。“共享”:即政府依托項目建設,提升行業執法監管水平,降低交通事故數;社會投資人通過項目與科技或保險公司合作,享受項目運營帶來的相關收益。
遼寧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作為本項目的實施機構,負責項目的前期工作和社會投資人招標采購工作,中標人在遼寧省成立項目公司;遼寧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中標人與項目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由項目公司承繼中標人在《項目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中標人對項目公司履行《項目合同》承擔連帶責任;項目公司在合同期限內承擔本項目的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移交等職責;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并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經招標人同意,項目公司可以使用項目建設及納入運營管理設施所產生的數據進行運營管理服務,與科技類企業、保險機構合作等方式獲得項目收益。面向運輸企業免費提供自有車輛運行狀態監管、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等數據服務。本項目建設及運營期間,政府不投入任何財政資金。本項目所有建設內容投資、運營以及維護保障所需的資金,全部由中標人負責籌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編者按:
這是一個典型的PPP項目,我們簡單測算下投入(僅車載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系統):
設備成本:1500*15=22500萬;
安裝成本:250*15=3750萬;
5年流量費:50*15*5=3750萬;
5年設備運維:400*15*5=30000萬;
省市平臺建設運營:6000萬。
以上均參照粵標的入圍價格,還是保守的估計,這一塊的直接投入大約在6.3億;150個非現場執法點以及系統平臺,參照福建幾個市的科技治超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復,按300萬一個點位計算,這一塊就是4.5億。
也就是說,該項目總投資在10億以上,那么怎么獲得收益?如果是保險公司購買數據的方式,按1200/年/車的標準計算,5年總營收也就9億,離缺口還遠,而且保險付費的模式有利有弊,如何讓保險方心甘情愿的買單,還需要多用點功夫。當然,或許還有其他方式來獲得收益,只是我們暫時不知道而已。
這個模式中,車隊管理運營商以及風控服務商,又是什么樣的角色,都還不清楚,還需要等待中標公布后的具體落地執行了。
最后,誰會中標?估計只會是互聯網企業,比如百度阿里騰訊之類,有地圖,也有數據需求的企業,也可能是央企,比如航天系、中交系,畢竟該項目的運營保證金就要繳納1000萬,不是一般企業能玩得起的。
從遼寧項目來看,各省市的運管單位,大多都想學習復制“粵標”,包括河南、廣西、遼寧,河南是5萬臺試點,河南至少還有以獎代補,廣東的省市平臺是財政投資建設運營,遼寧則直接是所有打包一起,還附帶了其他系統的建設,更上層樓。
問題是,保險公司的錢有那么好拿嗎?設備企業會不會從一個坑又跳到另一個坑呢?歸根結底,是我們的設備和服務,運輸企業、保險單位、駕駛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價值,或者沒有讓他們感受到價值,所以,不管多么高端的技術和設備,到我們這個行業,最后都是天鵝變小丑鴨,沒人賞識,只能強制。